拿公款赠与别人有效吗

平湖法律咨询 2025-04-13
(一)若发现有人拿公款赠与别人,单位应及时开展内部调查,固定行为人擅自处分公款的证据,如转账记录、相关文件等。
(二)单位可向受赠人发出书面通知,要求其返还款项,明确告知其法律后果。
(三)若受赠人拒绝返还,单位可通过法律途径,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财产权益。
(四)对于擅自拿公款赠与他人的行为人,单位可依据内部规章制度给予相应处分,情节严重的,应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适用前两款规定。若不符合善意取得条件,原所有权人可追回财产。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1.拿公款赠与别人的行为无效且违法。公款归单位所有,个人未经合法程序无权擅自处分,擅自赠与属无权处分,违反法律和财经纪律,损害单位财产权益。
2.该行为不仅处分无效,还可能涉及挪用公款、贪污等犯罪。依法律规定,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未经权利人追认或未取得处分权,处分行为无效。
3.对于款项处理,单位有权要求受赠人返还。若受赠人明知是公款仍接受,必须返还;即便受赠人不知情,接受该款项也构成不当得利,同样有返还义务。

建议单位加强财务监管,完善审批流程,防止此类情况发生;若发现该行为,及时通过法律途径追回应有款项,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结论:
拿公款赠与别人的行为通常无效,单位可要求受赠人返还该款项,且该行为可能构成犯罪。
法律解析:
公款归单位所有,个人没有经过合法程序,不能擅自处分。擅自用公款赠与他人属于无权处分,违反了法律规定和财经纪律,损害了单位财产权益。依据相关法律,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未经权利人追认或事后未取得处分权,处分行为无效。而且,这种行为还可能涉及挪用公款、贪污等犯罪。对于受赠人,若明知是公款而接受,必须返还;即便不知情,接受的也是不当得利,同样有返还义务。如果在工作生活中遇到涉及公款使用、处分等类似法律问题,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维护自身和单位的合法权益。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1.拿公款赠与他人,一般是无效行为。因为公款归单位,个人没经合法程序不能擅自处理。

2.擅自用公款赠与,既违法又违反财经纪律,损害单位财产权,属于无权处分。按法律,无处分权且未获追认或未取得处分权的,处分无效。

3.此行为可能构成挪用公款、贪污等犯罪。单位能要求受赠人返款,不论其是否知情,都有返还义务。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法律分析:
(1)公款所有权归单位,个人无合法程序不能擅自处分,擅自用公款赠与他人属于无权处分,损害单位财产权益。
(2)按照法律,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未经权利人追认或未取得处分权,处分行为无效,所以拿公款赠与别人的行为通常无效。
(3)拿公款赠与他人不仅违反财经纪律,还可能构成挪用公款、贪污等犯罪。
(4)单位有权要求受赠人返还款项。受赠人明知是公款接受要返还;不知情也有返还不当得利的义务。

提醒:
擅自处分公款风险极大,可能承担法律责任。受赠人接受财物时要确认来源合法性,避免卷入法律纠纷,具体案情不同处理有别,建议咨询分析。

相关文章

鄞州区看守所电话 杭州拱墅区律师 慈溪市律师 象山县律师 遂昌县律师 松阳县律师 杭州余杭区刑事律师 余姚刑事律师 宁波北仑法律咨询 龙游法律咨询 开化法律咨询 瑞安市律师 台州市椒江区律师 天台县资深刑事律师 龙港市取保候审律师 文成县取保候审律师 绍兴市柯桥区取保候审律师 杭州市萧山区律师 温州市龙湾区律师 绍兴市越城区律师网 绍兴市上虞区律师网 杭州滨江离婚律师 宁波离婚律师 宁波海曙房产律师 黄山律师哪个好 台州刑事律师 丽水刑事律师 武义刑事律师 江山律师事务所 玉环交通事故律师